东线长津湖,气温零下30°C,为何选擅长温热带作战的第9兵团?
今年国庆假期,大家津津乐道的当属电影《长津湖》,这部电影在8日凌晨再传好消息:2021国庆档总票房成为仅次于建国70周年时(2019年)的总票房,其中《长津湖》的占比高达7成,无疑成为了各纪录的“收割机”。
不少民众抱着纸巾看完了电影,观后评论“值得二刷”;还有网友是第一次认真去了解这场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役,对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深恶痛绝,观后忿忿道以后绝不再过洋节日。
但是,3个小时的电影所呈现的远不及真实战役惨烈的十分之一。《长津湖》的热议让我们更想要挖掘抗美援朝这场战役的历史,了解我们的先辈是凭借怎样的意志为我们打下了和平盛世。
抗美援朝从1950年10月开始,共有五次战役,长津湖战役只是第二次战役其中的一场。长津湖战役历时28天,共600多个小时,在这600多个小时中,像是“雷公”这样的人物无时无刻不在战场上出现着,经此一战,我军因战斗伤亡人数为1.9万,而冻伤冻死者超过3万人。电影《长津湖》中的“冰雕连”只是片尾中的一幕,但是现实里却是三个成建制的“冰雕连”,等到这些烈士被发现的时候,已经不知卧倒在那样极寒的天气里多少个小时了……
或许有人会问,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军对战美陆战1师,战场的平均气温达到了零下30摄氏度,这是多年不遇的极寒。那为何不选用尚能调用的、耐寒能力相对较强的第19兵团,而非要选中驻扎在福建一带的南方部队第9兵团呢?
并且,跟电影中反映的一样,伍千里正在探亲中被紧急召回,第9兵团可谓是仓促入朝,似有“打无准备之仗”之嫌……但如果认真翻开史籍,阅览我们领导人的决策智谋时,便会发现,选择擅长在温热带作战的第9兵团,是有着深刻的考量的。
9兵团隶属华东野战军(三野),三野司令陈毅、副司令粟裕,下辖7、8、9、10四个兵团和一个特种兵部队。
第9兵团的作战经验极其丰富。20军在其中资历最老,由红军游击队改编,后成华野1纵,纵深穿插战术炉火纯青;26军历经了抗战时期的钢枪大炮,解放战争时改为8纵,最擅长的是为防守;27军则由胶东军区改编成,后扩编为9纵,攻坚战术是为专长。
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1948年秋的淮海战役、1949年的解放大上海,我军将张灵甫整编74军、黄百韬集团、杜聿明集团、汤恩伯集团悉数歼灭,第9兵团的表现首屈一指。
尤其是孟良崮一战,第9兵团将敌人尽数歼灭,这是解放军首次以劣势装备与全美械装备的交手,是我军运动战、围点打援战术的一次成功实践,此战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打长津湖夯下基础。第9兵团在上海解放后,又因严明的纪律赢得群众认可,这是一支解放军的精锐之师。
在东线的战场上,美陆战1师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师级作战部队,而当时我军第13兵团被调往西线战场以后,国内只有9兵团和19兵团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和美陆战1师进行交锋,但第19兵团在人数、装备与作战经验难以与敌进行抗衡,所以比较而言,9兵团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加上9兵团的司令宋时轮、副司令陶勇都是我军出色的将领,在大小战争中屡立战功,素质着实过硬。1949年4月,陶勇指挥我军炮击英舰,与西方列强面对面交手,被人誉为“拼命三郎”。三个军的军长张翼翔、张仁初、彭德清均有着过硬的军事素养和作战本领,在历经了多场战火的洗礼后,9兵团战绩显赫,才人辈出,9兵团成为“有把握”的东线选择。
毛主席在长津湖战役胜利结束后,称赞在东线作战的9兵团是“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9兵团的先辈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优良的作战本领创造了世界军史上的奇迹。
相关推荐
最新军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