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两极化的《姜子牙》 就正面阐述死亡这一点,已经值回票价
01
今天,大家心心念念的《姜子牙》终于上映了。截至昨日,预售票房已经轻松过亿。到目前为止,首日票房已经破三亿。远远高出一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首日的1.44亿票房。
而随着票房迅速上涨的,是口碑的两级分化。
看过的观众,有的觉得特效炫酷,看起来很过瘾。有的觉得套路老套,是蹭哪吒的热度。翻开豆瓣来看3万人打分,7.1分的评价,比起哪吒接近150万人打分,8.5的高分来说,确实是不太如人意。
但是,抛开所有,来看这部电影,就算有总总问题,但是电影中有一点,让我觉得,是值回票价的,那就是关于死亡的阐述。
在电影中,有好几次提到了死亡。
第一次,是姜子牙和小九一起去幽都山。在路途中,看到了挂满枝桠的骨铃。骨龄的作用是什么呢,电影中的设定是为了安抚战死沙场或者其他原因死亡,无法回家的冤魂。
在电影中,整个画面非常的荒凉,骨铃在杳无人烟的大地上,随风飘荡,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些骨铃,是谁挂上去的呢?是那些逝者的亲人们。
逝者已逝,那些骨铃是生者的思恋和慰藉。
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中,对于死亡是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在人们眼里,就算是提到死亡,都是晦气的。更别说大大方方的谈论死亡。
我们在形容一件事情很恐怖时会说,简直是死过一次。
说明死,已经是人们恐惧的极限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有一个原因是,这件事无法体会第二次。一件无法得到经验的事情,是人们恐惧的根本。
除了对未知的恐惧,还在于,死亡不仅会让肉体消失,也会让其他人忘记,这个人曾经在这个世界来过。
02
有人曾经说过,人的死亡是三次。第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在生理上死亡。第二次,是在葬礼上,所有认识的人,都来悼念。也见证,这是一个人社管会关系的死亡。第三次,是这个人不在被任何人记得。
说到底,我们害怕死亡,不仅害怕肉体的消失,也害怕被他人忘记。
在电影中,挂骨铃的是在世之人,他们的希望是招抚亡魂,实际上是寄托自己的念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去,也希望有人能够记得。
那些骨铃,是在说,接受死亡,从心中有念想开始。
第二次,是四不像为了从九尾狐手里救姜子牙一行人,受了重伤。最终死去。在这一段中,除了体现四不像的忠义和姜子牙、小九对四不像的不舍,实际上也在叙述死亡。
四不像的身体慢慢消散,最终幻化出没有神力时的可爱模样和姜子牙和小九告别。最终,四不像成为一缕清风消失不见。
画面很唯美,尽量让死亡显得浪漫。这让大家看到,死亡会降临,但是,如果死亡可以这么唯美,好像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第三次,是姜子牙将小九送到归墟,为的是小九能够重新转世,做一个全新的人。在姜子牙和公申豹的努力下,小九迎着光进入归墟之门。
那扇转世之门,后来被证明是师尊的刻意安排。但是,归墟之门,对于厄运之下的小九,以及一心想要赎清愧疚的姜子牙来说,是一种希望。当人们在面临死亡恐惧的时候,希望是最好的安慰。
于是,我们的神话故事里,会有转世来生。这便是一种心理安慰,不必害怕,迈过死亡,又会有新的世界。
03
电影中,这三次关于死亡的描述,充满了浪漫、温情。但是,比起以往的闭口不提,已经是很好的开始。
死亡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也和其他事情一样,需要学习和了解。当我们闭口不谈时,感受到的只有恐惧。
《姜子牙》将死亡融入到电影中,用浪漫手法阐述出来,就这一点来看,就让我觉得值回了票价。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